县直相关单位:
现将《关于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加快新时代秭归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发给你们,请结合部门职责提出修改意见。修改意见经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后,于2024年3月25日前反馈至县文旅局,无修改意见也需书面反馈。
联系人:郑西进,联系电话:18186791888,电子邮箱:460043724@qq.com。
附件:《关于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加快新时代秭归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
起草说明: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进一步丰富优质旅游供给,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发挥旅游业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2023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国办发〔2023〕36号)。同期,湖北省旅游发展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提出要构建“大旅游”格局,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加快推动全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并印发了《关于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加快新时代湖北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通知(鄂办发〔2023〕16号),对新时期旅游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更好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相关意见精神,推动我县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秭归县文化和旅游局
2024年2月20日
关于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加快新时代秭归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 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加快新时代湖北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通知》(鄂办发〔2023〕16号)精神,加快推进我县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文旅融合、资源整合、区域联合、产业聚合,以三峡、脐橙、屈原、生态四大资源为依托,推动历史文化、特色产业、风土人情、城镇风貌与旅游深度融合,着力构建“一城引领(县城)、一环驱动(环芝兰旅游度假区)、一轴串联(长江三峡黄金轴)、三区协同(环吒溪河橙旅融合旅游区、环香溪河文化寻根旅游区、环青港河多彩田园乡村旅游区)”,打造文旅深度融合的“大旅游”发展格局。
到2026年,全县年接待游客突破18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80亿元,3A级以上景区达到10家以上,建成省级旅游度假区1家,省级工业示范基地1家,成功创建国家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屈原文化名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着力提升旅游核心竞争力(一)打造屈原文化名城
聚焦“一标三地”建设,统筹屈原文化研究阐释与遗产保护,文化传承与精品创作,交流传播与价值转化,加速推进屈原文化名城建设。
围绕屈原故里5A景区打造屈原文化核心体验区,推动屈原文化现代表达,实现屈原文化场景活化,丰富景区文旅业态,重塑屈原故里核心吸引力。以屈原祠为主体,实施展陈改造升级,打造屈原文化核心阐释场景;以凤凰山古民居为主体,打造民俗体验场景;以九歌苑为主体,打造实景演艺、国潮游乐场景,加速推动屈原故里景区迭代升级。
以徐家冲龙舟湾为依托,建设滨江生态景观长廊,开发全息水幕演艺、吊轨观光等项目,打造时尚休闲运动区。建设世界级龙舟运动基地、国家级水上运动训练基地,打造龙舟文化主题研学基地和“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开放天问文化广场、三峡移民博物馆,拓展公共空间旅游服务功能。持续推进金缸城新区文体公园项目建设。以木鱼岛天问公园为主体打造平湖揽胜观光空间,植入草坪音乐、轰趴空间、帐篷营地、文创集市等业态,打造网红公园。以“楚人之生活、今人之历史”为核,以楚街为重点打造沉浸式消费街区,综合运用NPC、剧本杀等时尚现代手段,开发建设屈原文化沉浸式体验消费场景、休闲街区,提升屈原故里的“烟火气”。
围绕屈原文化浸润城市肌理来推动城市风貌管控,增加屈原文化的辨识度。强化屈原文化元素植入,让屈原文化融入大街小巷,走进寻常百姓家。立足现有的公共空间,结合口袋公园、微打卡地、市民休憩空间建设,移步换景,讲好屈原文化故事,打造标识感极强、辨识度极高的主题IP景观,渲染屈原文化氛围。
(二)打造环芝兰旅游度假区
聚合县城、茅坪罗家片区、九畹溪流域景区景点资源,着力建设“文化体验”“康养度假”“运动休闲”三中心,打造环芝兰旅游度假区。
以现有芝兰谷景区为支撑,加快推进芝兰谷景区提档升级建设。强化招商引资,合作开发芝兰修行、开坛讲学等芝兰谷旅游产品,唱响中国最美外景地峡谷探险主打品牌,提升芝兰谷景区核心竞争力。分步实施芝兰谷康养项目开发。完善屈原故里国际滑雪场配套,引爆南国冰雪运动之旅。加速推进税家包山顶酒店、观光玻璃栈道、青云酒店、狮子口民宿、县城至罗家观光索道等旅游项目落地建设,打造罗家“生态康养度假中心”。
打造以九畹溪漂流为核心产品的运动休闲中心。加速实施九畹溪景区提档升级,优化峡谷漂流体验区,力争日游客接待能力达到1.5万人,年游客接待量突破30万人次。加快“船进九畹溪”水上旅游线路落地进程,开发游艇、帆板等水上休闲运动产品,打造水上运动休闲区。配套建设兮兮营地及“九畹”系列民宿产品。
推动环芝兰片区旅游产品从夏季游向四季游延伸。实施三峡竹海景区改造升级,支持堂鼓关景区提质扩容。加快“丝绵茶”观光体验园、石柱“世外田园、花桥人家”深度开发,策划建设屈原九畹学堂、树蕙滋兰研学基地、农耕文化体验馆、神女游园。加速推进仙女山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完善鹰嘴岩、神鱼台等网红打卡点设施配套。
(三)打造长江西陵峡旅游黄金轴
立足长江三峡、三峡大坝、高峡平湖世界级资源,抢抓三峡水运新通道建设机遇,完善秭归旅游母港等设施配套,推进西陵峡沿线风貌管控和环境整治,打造长江西陵峡旅游黄金轴。
以长江西陵峡秭归段为轴线,讲好三峡故事,开发特色旅游产品,让游客在西陵峡秭归段实现闭环消费,打造三峡坝上旅游核心地。开通水上旅游公交,串联三峡大坝、屈原故里、九畹溪、链子崖、郭家坝峡江风情小镇、归州楚韵橙香小镇、水田坝中国橙谷离地运动小镇等景区景点,打造以“看大坝、游三峡、拜屈原、品鲜橙”为主题的“高峡平湖水上之旅”。以长江西陵峡两岸为主线,打造以链子崖、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仙女山为核心吸引物的“峡江风情陆上之旅”。打造新能源游轮,开通茅坪至九畹溪水上观光旅游线路,做强人车同行滚装邮轮“新高湖”产品。
(四)构建“三区”协同的区域旅游发展格局
聚合吒溪河(良斗河)流域农文旅体资源,建设环吒溪河橙旅融合旅游区。依托宜巴高速、郑万高铁,积极融入泛神农架旅游圈,错位开发橙旅融合产品。擦亮橙谷小镇“中国航空飞行营地”金字招牌,打造国家级滑翔伞IP赛事。建设滑翔运动主题酒店、青蒿峪帐篷营地、吒溪河畔系列民宿、橙谷特色商业街等橙旅融合产品,开发建设吒溪河水上运动中心、路亚垂钓中心。串联归州夏明翰故里、泄滩陈家坡、水田坝马营等地红色资源,打造“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和研学旅行精品线路。
聚合香溪河流域文旅资源,建设环香溪河文化寻根旅游区。加快“屈原老家”乐平里景区建设,串联“中华屈氏第一村”万古寺、胡家坪古村落等资源进行整体开发,实施屈原老宅复建、屈原庙功能完善、屈原八景遗迹保护利用、屈氏文化传承交流中心(万古寺)、屈氏宗祠等项目。
聚合青港河流域高山康养文旅资源,建设环青港河多彩田园乡村旅游区。串联沙镇溪高潮、两河口云盘、梅家河鲁家湾郊野田园采摘线,打造四季花果飘香多彩长廊。完善香龙、银杏谷、五坝田等高山微度假地产品供给,开发一批避暑纳凉、丛林探险新业态。开发桂花园水库、观音堂水库、升坪水库生态垂钓休闲旅游综合体。
三、加大优质旅游产品供给
(一)做特橙旅融合产品
立足秭归脐橙“四季鲜橙”品牌和产业资源优势,擦亮“世界理想之橙”IP形象,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加快推进吒溪河橙旅融合旅游区4A级景区、屈姑湖北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创建,完善脐橙文旅小镇、茶旅融合小镇功能配套。建设长江沿岸柑橘观光长廊,标准化脐橙采摘体验园,打造精品橙旅融合旅游线路。强化脐橙文化的挖掘、研究、转化、应用,做强“橙元素”创意产业。
(二)做精乡村旅游产品
充分利用乡村优质旅游资源,突出个性化、差异化、特色化,开发建设一批农旅融合发展的旅游景区。依托自然生态、特色民居、民俗文化、特色美食等资源,建设一批“有特色、高品质、慢生活”微度假地。积极培育建设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旅游名镇(村)”。策划举办乡村旅游节庆活动,形成“春赏花、夏避暑、秋采摘、冬玩雪”的四季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到2026年底,每个乡镇力争要有1个以上景区和微度假地运营,全县景区和微度假地数量均达到20个以上,其中3A以上景区和市级以上微度假地各突破10家以上。全县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村)3个,湖北旅游名镇(村)4个。
(三)做强文化创意产品
充分挖掘我县历史传统文化、民间工艺、特色产业等资源,通过IP开发植入,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创品牌。各乡镇至少培育1套具有地方元素和市场吸引力的旅游文创商品。鼓励培育经营主体从事旅游商品设计开发、生产加工、展览展示、集散交易,推动屈姑集团做大做强“橙”元素创意产品,三丰公司做优文化类创意产品。积极发展文创商店、文创街区、文创集市、文创展会,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推动建设综合性文化创意园区。分年度举办文创商品创意设计大赛,推出“秭归有礼”系列产品。
(四)做优研学旅行产品
整合人文历史、地质生态等资源,开发精品研学课程,提升研学基地承载能力和水平。做强屈原故里国家级研学基地,丰富屈姑农业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加强与地质大学、地质研究院等专业机构合作,以链子崖、芝茅路为重点打造地质科考研学基地。到2026年,创建市级以上研学基地5家以上,省级研学基地3家以上。培养一批专业化研学旅行导师队伍,遴选一批优质的研学旅行服务商。培育具有研学旅行资质3A以上旅行社5家以上。
四、激发旅游市场活力
(一)实施重大项目带动
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策划一批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示范性的重大文旅项目纳入国家、省、市重点项目库。创新文旅产业链招商机制,突出延链补链强链,聚焦旅游关键领域、新业态,谋划一批专精特新招商项目。加强对上争取力度,力求更多项目享受三峡库区高质量发展长效扶持政策。跟踪推进长江文化公园、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等在库项目,提升项目建设质效。
(二)培育壮大经营主体
实施文旅经营主体分类培育计划,加大文旅产业培育力度。支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旅游行业,推动旅游产业总量上规模。支持国有旅游企业战略性合作、并购、重组,实现品牌化经营;支持民营综合型和专业型旅游企业成为骨干文旅企业,推动文旅企业质量上水平。引进培育文旅头部企业,支持骨干企业与各经营主体联合发展,形成现代产业集群,打造文旅产业龙头。培育一批市场开拓能力强、服务质量优的旅行社,引进、培育一批优秀的导游队伍,力争创建1-2家4A旅行社。推动成立秭归县旅游协会。
(三)拓宽旅游消费市场
丰富旅游消费业态,延长旅游消费链条,提升旅游市场综合消费水平,积极争创国家、省消费集聚区。以楚街为依托,改造提升传统旅游消费场所,推动消费集约化发展,打造餐饮、文创、非遗等特色消费街区。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数字技术,增加智慧旅游、沉浸式文旅消费体验新空间。以徐家冲港湾为依托,大力发展夜间演艺、光影秀、露营休闲等夜间消费产品,打造夜间消费集聚区。实施旅游消费便民措施和惠民服务,举办形式多样的促消费活动。
五、完善旅游发展要素保障
(一)建设立体交通网络
加速推动十宜、巴张、武汉至重庆高速公路宜昌西段、疏港铁路项目建设,健全“大交通”骨架。加快县城至罗家,县城至三峡竹海、中心城区至金缸城新区快速路网建设,加速推动乡镇景点连接线建设,开通芝兰谷、三峡竹海、九畹溪等景区景点直通车,实现景区景点无缝对接,畅通交通“微循环”。提升乡村旅游公路等级,新增高标准观景平台、旅游公路服务区各10处以上。新建一批停车场,配套充电桩等设施,增加停车位8000个以上,保障游客“进”“出”“停”畅通无阻。推动旅游住宿餐饮提质增量培育引进一批高品质精品酒店、连锁酒店、主题酒店。鼓励支持民宿发展,依托现有景区,打造风格各异、个性十足的特色民宿集群。以“屈原家宴”为主打,开发“脐橙全宴”,培育一批有口味特色、地域标签、招牌“绝活儿”的餐饮经营主体。以楚街、庙咀街、坝头公园、食字街、丰辰夜市等为重点,打造特色美食文化街区。到2026年底,新增床位3000张以上,其中精品酒店达到10家以上,星级酒店达到4家以上,等级民宿达到3家以上,旅游餐饮消费年增长率保持10%以上。
(三)夯实旅游公共服务基础
加强旅游标准化建设,完善景区旅游标识导视系统。提升智慧旅游服务水平,推动全县建设智慧管理及服务平台,充分利用5G等技术适配应用场景,提供智慧服务新产品。推动公共文化场所拓展旅游服务功能,建设高质量文化驿站、城市书房等文旅一体化空间10处以上。巩固提升厕所革命成果,改造建设示范性旅游厕所20处。
(四)优化旅游市场环境
坚持风土人情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突出屈原故里淳朴民风,大力提倡诚信经营、文明服务,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力度,引导旅游参与者和经营主体牢固树立“时时、处处、人人都是旅游发展环境”的理念。坚持对旅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依法开展旅游市场专项整治,全力守护文化旅游市场“蓝天净土”。加强对旅游行业的安全监管。创新监管方式,改善执法环境,提升秭归旅游的温度。
六、加强文旅市场营销
(一)提升目标客群营销精度
突出长江三峡游轮市场营销。加强与长江游轮公司深度合作,健全利益链接机制。聚焦游轮市场需求,深度开发关联旅游产品,推动秭归旅游产品纳入游轮主打精品套餐。突出三峡大坝游客市场营销。深化屈原故里景区与三峡大坝旅游区互联互通,提升综合效益,推出“一站式”畅玩引流新路径。突出旅行社市场营销。加大“引客入秭”力度。落实旅行社招徕过夜游客奖励政策。
(二)提升媒体营销深度
创新形式开展新媒体营销,持续做优“文旅秭归”新媒体宣传矩阵,与周边、国内知名文旅新媒体加强互动。持续创作优质内容,输出传播到国内外各大网络平台、电视平台。邀请网红达人、现象级博主等头部流量来秭打卡,发布线上城市名片和旅游攻略,开展景区直播。争取爆款综艺、影片等来秭取景、录制,持续扩大秭归知名度。加强与知名互联网媒体,在线旅游平台合作,探索品牌授权、品牌联盟等市场化运作机制。
(三)提升活动营销广度
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IP节庆赛事。以游客市场为导向,聚焦屈原、端午、龙舟等特色IP,持续办好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讲好端午文化故事,打响“我在秭归过端午”的旅游品牌。着眼“赛事+旅游”,举办龙舟世界杯、龙舟争霸赛等国际国内大赛,打造龙舟文化节赛IP品牌,让“端午原乡过端午,龙舟之乡赛龙舟”成为秭归IP旅游产品。举办木鱼岛橙子音乐节、三峡橙花节、兰草文化节等带有显著秭归标识的活动,形成四季不断、近悦远来的活动体系。办好以屈原文化为主题的诗会、论坛、研讨会等学术交流活动。
(四)提升形象营销力度
系统策划秭归形象宣传,提炼宣传推广语,制作形象宣传片。让一首歌唱响秭归,一出戏带火秭归,一部剧引爆秭归,一套摄影作品惊艳秭归。依托中央、省级重点媒体开展形象宣传,利用传统媒体策划深度访谈、专题报道。赋予秭归文旅IP形象特定人设,建设更多网红打卡点和更多代表秭归旅游元素的爆款产品,形成“处处展现形象、时时互动推广、人人代言秭归”的全域营销氛围。利用外事活动、在宜留学生等渠道,向世界推介秭归。
七、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指挥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任常务副指挥长,其他县级领导任副指挥长,县直单位、各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秭归县旅游高质量发展攻坚指挥部,全面领导、统筹、协调全县文旅发展重大决策、重点项目建设和重大文旅招商。指挥部下设办公室,由分管旅游的县领导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旅游发展工作的安排、部署、督办、考核等事宜。实行联席会议制度,推动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堵点问题。
(二)强化政策配套
围绕“大文旅”产业发展,强化政策支持,加大要素配套力度,凝聚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县文旅局要制定实施好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奖励扶持办法,加强对全县旅游行业监督管理、系统谋划、统筹指导;县财政局要加大县级财政旅游专项资金的投入,并按照一定幅度逐年增长,设立1000万元旅游发展专项奖励基金;县自然资源规划局要坚持规划引领,加强要素保障,加大旅游用地供给;县林业局要加强旅游项目“林相改造”,将旅游项目涉及的用林需求,最大限度的列入基础设施、公共事业和民生项目;县发改局要把旅游基础设施、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和旅游业政策纳入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统筹安排;县生态环境局、县农业农村局要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强化畜禽养殖污染等生态环境治理;金融部门要加大旅游项目和旅游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水利湖泊、住建、交通、经信等部门要围绕“大文旅”产业,共同做好项目资金对上争取和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其它县直部门要积极优化市场监管和服务环境,营造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强化监督考核
实行“一月一调度,季度一督查,半年一拉练”工作机制。坚持奖优罚劣,对工作优秀的单位及个人进行年度表彰或奖励,对工作不负责或落实不力的,依规依纪实行责任追究,严肃问责。强化结果运用,将各部门、各乡镇旅游发展工作情况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
2024年2月20日至2024年3月25日,我局通过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的互动交流>征集调查栏公开征求《关于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加快新时代秭归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修改意见的函,至2024年3月25日公告结束之日,我局未收到修改意见,感谢广大市民及对秭归县文化和旅游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秭归县文化和旅游局
2024年3月25日